人生之路難免遇到挫折,就連天王巨星劉德華也不例外。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被迫從無線電視台轉投影壇的劉德華看到了當時香港電影工業的蓬勃生氣,于是,他決定聯合黎大煒、余偉國等人共同組建「天幕制作有限公司」,從而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天幕」公司于九十年代一共推出了11部電影,不過其中除了創業作《九一神雕俠侶》賺到了錢,其余的大多數票房都不理想,這也直接導致了後來「天幕」陷入了虧損四五千萬港幣,并一度停擺的困境當中,1994年上映的《天與地》,可謂是這當中的一部遺珠之作。
本片由天幕與永盛聯合攝制,是當年劉德華傾盡全力所打造的一部大制作,其不僅將故事脈絡放到了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當中,劇組更跑到了天津、上海等地取景拍攝,足以看出本片之野心。
故事講述了特派員張一鵬(劉德華飾)受民國政府之委托赴上海禁毒。到了上海,他才發現形勢卻遠比他想象中的更為嚴峻和復雜:表面上,警廳廳長倪坤(顧寶明飾)雖大力支持他執行禁毒工作,但背地里卻與平日以大慈善家形象示人的大毒梟戴濟民(劉松仁飾)相互勾結從事[毒·品]生意。
由于張一鵬為人正直不阿,嫉惡如仇,所以不僅拒絕了與倪坤等人同流合污,更帶領助手「山東豹」(金士杰飾)以及鄔君(俞飛鴻飾)搗毀了與倪、戴兩人有關的制毒工廠并截獲了一批[毒·品],此舉更加令他們對張一鵬懷恨在心。
一天夜里,倪坤派出殺手展開了刺殺行動,張一鵬因回飯店取遺落的物品而避過一劫,但妻子素素(陳少霞)卻不幸身中數槍而殞命,其后,倪坤等人又逼迫鄔君說出被劫[毒·品]的下落,后者為了保守秘密,于是自盡而亡,無計可施的倪坤只好將張一鵬囚禁并對其實施陷害,企圖將他良好的公眾形象摧毀和瓦解,「山東豹」聽聞消息之后,不懼危險地前去營救張一鵬,最終也用自己的死換取了張一鵬的逃生機會。
眼見妻子和同僚先后倒下,張一鵬不僅沒有懼怕倪坤和戴濟民,反而愈發堅定了他要懲治二人的決心,隨后張一鵬利用[毒·品]下落以離間計成功挑撥戴濟民與倪坤自相殘殺,并在戲院里悄悄拍下了整個經過,在混亂當中,倪坤被戴濟民開槍殺死,而戴濟民也遭張一鵬重創倒在戲院的椅子上。
沒過多久,剛走馬上任,負責統管禁毒工作的李將軍來到了上海,而張一鵬也將記錄下戴濟民犯罪證據的膠片親自交到了他的手上,當張一鵬以為一切都已大功告成,剛坐上返回家鄉列車的時候,卻突然被李將軍射中胸膛,含恨而終,原來,這仍然是老奸巨猾的戴濟民一手安排。
本片是劉德華最為著名的悲情電影之一,它最特別的地方,在于一反「好人不死,壞人必死」的傳統公式,時刻恪守職責、秉公無私的正義之士到頭來沒有善終,而心狠手辣、壞事做盡的大反派反倒逍遙法外,但這樣的情節安排和反轉放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也是合乎情理的:生逢亂世,茍且偷安本已不易,更何況憑一己之力,又怎能扭轉一整個大時代呢?
正如片中的張一鵬一樣,他雖代表著當時中華民國成立之后急于改變當時中國現狀的進步青年,但因他不懂官場,不夠圓滑,以致後來到處受阻,甚至最終白白犧牲,他的悲劇,其實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為了還原出年代特色,影片在攝影上花了不少的心思。擔任攝影師的是多次榮獲金馬獎最佳攝影的李屏賓,片中他運用了大量的遠鏡頭去展現租界建筑物的氣派、奢侈和豪華,從而反襯出了人物個體的渺小和無力,也為後來張一鵬等人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尤其是電影開篇張一鵬起身離開飯桌,執意帶走素素并與倪坤爭執的一系列長鏡頭,更是神來之筆,這里不僅提煉出了張一鵬落魄的現狀和強烈的疏離感,也預示著本片是一部充滿著肅殺氛圍的電影。
此外影片的服裝道具以及美術布景也比較精細講究,導演也特意采用了大量富麗堂皇的內景來與殘酷的現實進行鮮明的對比,從而加強了諷刺與批判的力度。
《天與地》其實講述的是一個人性與尊嚴的故事,即便是在魚龍混雜的復雜環境之下,主角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也誓要與惡人周旋到底。片中劉德華飾演的張一鵬雖然仍未完全跳出他之前角色的慣有特征,但光明磊落、至死不渝的個性特點還是使得這一人物被立了起來,具有頗強的人格魅力。
而台灣演員顧寶明對倪坤的刻畫,也將人性的貪婪詮釋得入木三分。
相比較之下,由老戲骨劉松仁扮演的大反派戴濟民可謂是全片最為出彩的一個配角,他的老謀深算和陰險狠毒并不單單只是通過表情傳達出來,而是有大量的心理戲作為支撐,特別最后當觀眾都以為他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之時,他嘴角泛起的陰邪一笑,頓時便讓人頭皮發麻。出于商業性考慮,影片還加入了三場動作戲,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最后張一鵬在戲院里與戴濟民的那場較量,當中劉德華不僅要抓著幕布在空中搖蕩,還必須撞破身后一塊巨大的玻璃,此處除了部分鏡頭有使用替身的痕跡之外,大部分場面都由劉德華親身上陣完成。
不過要說到拍攝難度最高的還要數張一鵬帶隊摧毀制毒工廠的那一段,這里出現了一個主角和對手沿著滑道一邊追擊一邊開槍的動作特技場景,且鏡頭還跟著演員一起下滑,這場戲放到今天來看,仍令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不過作為一部禁毒題材電影來說,影片有沒有必要加入過多的動作場面反成了疑問,還有張一鵬一下子就從剛開始的文人式禁毒專員變成了足能以一敵眾的孤膽英雄,不免顯得突兀,另外電影雖然有一個大背景作為故事的支撐,但整體上卻沒有上升至更大的格局,還是淪為了港片俗套,有些遺憾。
本片上映之后,雖然票房突破了千萬港元,但如此成績終歸是勉勉強強,相比當年拿到四五千萬票房的《賭神2》,《醉拳2》等等也顯然有著不小的差距。按照影片的制作規模以及後來「天幕」的虧損情況,該片不僅沒有讓天幕賺到錢,反而連投資也無法回本,這對于當時的劉德華及其電影公司來說,肯定是不小的打擊。
《天與地》沒有票房大賣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趕上了「雙周一成」的年代,再加上該片名字取得文藝,選題脫離本土,主題悲情嚴肅,自然不會令絕大多數觀眾對它產生興趣,這正如影片中那句經典而又虐心的台詞所說的那樣——對不起,是你生不逢時。
縱然如此,但該片卻是「天幕」作品中將商業性與藝術性平衡得最好,也是視野最大的一部,這要多虧當年劉德華敢于打破影壇主流,勇于突破,另辟蹊徑,才有了《天與地》這樣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電影。次年,劉德華受邀登上春晚舞台獻唱了《忘情水》,令此曲一夜之間火遍了大江南北,只是當時很多人還不知道,《忘情水》正是這部《天與地》的主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