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說過,王晶導演說過,黃百鳴先生說過,周潤發前輩他自己也說過,但是很多朋友就是沒有聽過我自己本人把這個事情告訴大家。」
——鄭浩南。
「加錢哥」鄭浩南曾在個人平台上,對自己當年《英雄本色》錯失小馬哥的事件侃侃而談。
這是鄭浩南首次談及此事,也是第一次以當事人的角度重述了當年的換角風波。
整件事大致上其實與坊間流傳的版本一致,畢竟在鄭浩南回應之前,其實作為新藝城的老闆黃百鳴,導演吳宇森亦或是好友王晶都提及過此事。
在黃百鳴或是王晶的表述中,小馬哥這個角色本是給鄭浩南寫的,名字叫做Mark,就是因為鄭浩南的英文名叫Mark。
當時業界都稱他為Mark哥,而這個名字翻譯成廣東話就是「小馬哥」。
但是呢,根據黃百鳴所述,鄭浩南當時撞期去了《刀馬旦》劇組,陰差陽錯之下給了周潤發一個機會,也因此錯失了足以讓鄭浩南平步青云的「小馬哥」這一角色。
後來,經過輿論的潤色與幾位當事人的模糊處理,在所有影迷的認知中,這件事幾乎已經演變成——
「鄭浩南本人決策失誤,主動放棄《英雄本色》,而選擇了《刀馬旦》」
當然,這種蓋棺定論也幾乎出現在所有關于《英雄本色》的幕后科普材料之中,影迷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最近鄭浩南本人的回應中,他的版本卻顛覆了影迷的認知:
一切的決策,其實都是他自己聽命行事,都是自己的老東家「新藝城」幫他做的決定。
甚至可以直白的解釋成:
這并不是他的鍋,不是他主動選的。
新藝城為何要執意把鄭浩南送到《刀馬旦》劇組,而不是去《英雄本色》?
如果帶入到當年上映前的狀況,不難看出,其實這是新藝城在護犢子,出發點是對鄭浩南好,只不過 弄巧成拙,錯了一步棋。
1986年,新藝城的一部并不是重頭戲的電影上映,如巨石入水平地驚雷,票房拿下3465萬,拔得當年排行榜頭籌。
這部電影不僅讓吳宇森從失意的落魄導演搖身一變成了世界級暴力美學大師,還讓香港電影接下了武俠片落寞的大旗,開啟了香港黑幫片烈火烹油的黃金年代。
這部電影,就是改變了華語甚至是世界黑幫片格局的—— 《英雄本色》
墨鏡、風衣、火柴棍。
伴隨著俠肝義膽、萬丈豪情的浪漫主義色彩,《英雄本色》可以說足以影響了一代人對「兄弟情義」的認識與執著。
然而在電影的背后,卻是一個「失敗者聯盟」的故事。
當時新藝城已經成為影壇大鱷,不僅在香港舉足輕重,台灣市場也是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台灣片商中流傳的「三怕」中,就有一怕是新藝城:
怕新藝城的新作上映,沒人打的過。
然而諷刺的是,同屬新藝城的吳宇森,卻在這種光耀之下在台灣走了三年的麥城。
凡是自家公司出品的電影,都在台灣取得豐厚可觀的票房,反觀自己的電影卻接連遇冷,雖然新藝城蒸蒸日上,但對于吳宇森而言,那幾年就是人生的最低谷。
他完全就是一群大高個里的矮子,矬的異常醒目。
在台灣闖蕩三年,鎩羽而歸的吳宇森被媒體戴上了「早該退休」的帽子。
意志消沉的他找到老友徐克訴苦,徐克為了讓吳宇森重振旗鼓,把手里壓了很多年的《英雄本色》劇本給了他。
彼時的徐克已然成為香港一代大導演,留洋經歷讓他的審美與眾不同,拍攝起電影天馬行空劍走偏鋒,是新藝城當仁不讓的大將軍,而當初引薦他到新藝城,并且拍著胸脯保證他肯定會成功的,就是曾經尚處嘉禾的吳宇森。
這一來二去,徐克把劇本給吳宇森,其實也是在履行自己的兄弟情。
同時,在香港的另一個角落,一樣落魄的,還有年事已高與大俠無緣的狄龍。
39歲那一年,狄龍被邵氏掃地出門,如同被棄用的塑料袋一樣甩手拋棄。
曾是邵氏一線大咖,與姜大衛并稱為「狄姜雙俠」,拍攝了68部電影,承載了一代武俠片的集體記憶,然而那一年,狄龍先是與姜大衛兄弟決裂,又是被老東家邵氏用一紙「感謝你為公司多年來所做的貢獻」被棄之如敝履。
有人說,那一年曾經英氣逼人的狄龍,一夜之間老了許久。
奔著恐怕是人生最后幾部電影的覺悟,吳宇森找到了落魄的狄龍,兩個失意的中年人擁抱在一起。
在這種背景下,鄭浩南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80年代中期的時候,鄭浩南剛剛簽約新藝城公司,臉上還滿是青少年的膠原蛋白,還沒有如今這般冷峻硬朗,早期拍攝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一些愛情電影。
而《英雄本色》開機之前,鄭浩南剛剛獲得了第五屆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提名,而這也是鄭浩南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與演員獎如此接近。
提名最佳新人之后,新藝城火速立項兩部電影,計劃在暑期上映,一部就是為吳宇森圓夢的 《英雄本色》,一部就是年度重磅,投資巨大的 《刀馬旦》。
起初,在寫劇本期間,鄭浩南的確是「小馬哥」的飾演者沒錯,而且是一個客串。
但由于兩部電影同時開拍,上映檔期也相差無幾,時間對沖之下,根據鄭浩南的描述:
新藝城為了捧鄭浩南,就讓他舍棄了小馬哥的客串,轉身投入到了《刀馬旦》的劇組做男主角。
畢竟《刀馬旦》才是新藝城主推的電影,更是有鐘楚紅、林青霞、葉倩文三位頂級女神的加盟,剛剛提名最佳新人的鄭浩南,正好借勢趁熱打鐵,就把所有的資源全部集中在了《刀馬旦》身上,反觀投資小,又是江河日下的吳宇森指導的《英雄本色》,完全可以舍棄。
也就是說,鄭浩南完全是在公司的指派之下,拋棄了《英雄本色》。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聞,鄭浩南被調走后,小馬哥這個角色找到了周潤發,他的遭遇就更慘了。
彼時的周潤發從電視劇一哥晉升大熒幕失敗,連年好幾部電影都票房撲街,而與此同時女友陳玉蓮反而晉升為「無線五美」,被大西洋賭場的商人陳超武瘋狂追求,現實的沖擊下感情出現裂痕。
事業與愛情的雙重打擊之下,1982年周潤發甚至在陳玉蓮姐姐的家里,喝下了洗潔精和消毒液混合而成的毒藥自盡。
最后,經過一番洗胃與急救,周潤發大難不死,并且在陳玉蓮的照顧下在鬼門關走了回來。
然而兩人的感情最終沒有修成正果,無疾而終。
1983年初,自盡未遂的周潤發或是為了報復感情失敗,轉頭就與余安安閃婚,被媒體稱為一個沖動的誤會,結果一語成讖,翌年二人便又閃離。
自盡,失戀,閃婚,閃離,票房毒藥。
那幾年,周潤發似乎已經丟失了生活的熱忱,像個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似乎對自己的傷害已然成為了上癮的快感。
甚至當吳宇森找到周潤發的時候,周潤發還經常遲到導致誤工,當狄龍以長者的身份勸導周潤發要積極的時候,周潤發反而意志消沉的回懟了一句:「龍哥,我們撈嘛」
三個「失敗者」組成的劇組,何必強求自己呢。
一個失意的導演,一個被風光不再的老明星,一個處在人生低谷的票房毒藥,投資方看完陣容后下達死要求:沒有當紅明星就沒有投資。
《英雄本色》的劇組如果不是張國榮的加入甚至都不能開機。
張國榮經紀人看到《英雄本色》的邀約之后,本是連聲拒絕,不讓張國榮和他們合作,然而張國榮本人還是執意要求進組,經紀人最后拗不過哥哥,這才讓他同意他拍攝。
據吳宇森回憶,進組后的張國榮,甚至主動詢問狄龍:
生活是否過得去?要不要借錢。
對比《英雄本色》的寒酸,反觀《刀馬旦》:
名將徐克指導,5家影視公司聯合制作,充足的制作資金,宏大的歷史背景,鐘楚紅、林青霞、葉倩文三位頂級女神更是如日中天,烈焰當頭的好時候。
新藝城派鄭浩南去《刀馬旦》,完全是出于職業規劃和對自家藝人的偏愛。
在電影上映之前,其實所有人都不會知道會引起怎樣的效果,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也沒有人能保證一生不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丟掉角色成就他人的事,在娛樂圈比比皆是,比如錯失「玉嬌龍」的舒淇,再比如因經紀人與劇組交流不當丟掉「程蝶衣」的尊龍,國外更是有被威爾史密斯后悔一生的角色《黑客帝國》中的NEO。
但是,如果不是這些巧合與擦肩,我們會也不會看到章子怡飾演的決絕果敢的玉嬌龍,也不會看到基努李維飾演的英俊憂郁的NEO,更不會看到張國榮風華絕代的程蝶衣。
很多時候,我們要秉持存在主義的精神,放下執念,來接受過去。
或許在某一個平行世界中,鄭浩南順利飾演了小馬哥,興許成功興許失敗,但在他的演繹之下,肯定不會和周潤發所演繹的一樣。
甚至在胡蝶效應的促使之下,「加錢哥」「鄭浩南」這些知名角色也會與鄭浩南擦肩。
這不更是一種遺憾麼。
過去,就讓他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