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由周星馳自導自演的動作喜劇《功夫》在香港和大陸地區同時上映,可以說,為了這部電影,周星馳從拍攝到選角都煞費苦心
整部電影從2001年開始籌備,到最後正式上映共花費了三年時間,三年內,周星馳投入了近6000萬資金,還請了很多已經息影多年的武打明星加入,其中包括裁縫的扮演者趙志淩,雜貨攤老闆董志華等,都是被周星馳再三央求才參加拍攝的
除了武術界的老前輩,像當時的包租婆元秋、包租西元華、火雲邪神梁小龍等都是香港電影界有名的武打演員,而事實也證明,周星馳看人的眼光非常準,從《功夫》上映至今17年的時間裡,其中的每一位配角都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演員選拔的出色,周星馳在這部電影的劇本創作中也投入了大量心血,以往動作電影中的武打片段被這部作品完全顛覆,經過翻新後的動作場面,不僅讓人感到新奇,還過足了眼癮
尤其是電影中的轉場鏡頭,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武功招式,讓最後這部作品成為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得主,也為香港前20年來的黃金電影時代畫上了句號
但各位可能不知道,儘管當時《功夫》在國內票房大熱,但電影的口碑卻並不好,看慣了李連杰、甄子丹等大眾審美化的影片後,周星馳的這部電影就顯得尤為突兀,當時國內觀眾對它集中評價就是「幼稚」、「不好笑」、甚至還認為周星馳並不適合做導演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