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離開方式是什麼?
像李小龍那樣,年紀輕輕就走了,他就成為一個傳奇,如果是我,比如拍《十二生肖》跳火山死掉,這也是一種最漂亮的收尾。
——成龍《還沒長大就老了》。
2012年12月20號,在陸續經過幾次轉型失敗后,暌違3年,原汁原味的龍氏動作片《十二生肖》上映了。
電影一經上映就引起空前熱潮,最終斬下8.81億票房。
用現在的眼光來衡量的話,這8.8億票房或許并不驚艷,
畢竟在華語電影飛速發展的現在,一部小成本愛情電影都能輕松破8億。
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那可是在十多年前。
當時,《十二生肖》與另一位票房大鱷打得難舍難分,兩部電影幾乎霸占了院線的70%排片率,然而在這種獅子嘴里搶肉吃的情況下,仍然打下8.8億,創造成龍在內地的又一個新紀錄。
那位票房大鱷,正是打開十億票房時代的《泰囧》。
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在任何賽場上,人們記住的永遠只有第一名。成龍就是很好的例子。
當然,《十二生肖》對于所有龍迷而言,也是一場值得歡呼的勝利。
在票房成功之余,電影中的動作喜劇也帶給了影迷久違的親切與滿足,而對于成龍在宣發期間多次強調這是自己最后一部搏命電影,人們也并沒有在意,權當是一場心領神會的「話題炒作」。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成龍是認真的。
從《十二生肖》之后,成龍的作品便一落千丈,打戲急劇減少,畫風也變得滑稽,連班底都多為新人抬轎,可以說除了一部《英倫特工》之外,這幾年成龍的作品都不太盡如人意,就連我這個忠實龍迷都懶得點開成龍近期的電影。
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切還得從《十二生肖》開始說起。
那是一次去澳大利亞找爸爸媽媽,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我趴在廚房的台子上悶悶不樂,爸爸正在準備晚餐,他慢慢地轉過身來問我:
「兒子,我已經60歲了,但還能做飯,我可以靠做飯謀生,你現在才20歲,你到60歲的時候還能打嗎?
70年代末時,房道龍對成龍說道。
拍攝《十二生肖》,成龍從57歲拍到58。
那是成龍的第100部電影,整個故事構思用了7年時間,拍攝用了不到2年,為了這部電影成龍煞費苦心,不惜耗資3億投資傾情打造,當時洪金寶、爾冬升為了縮減成本還提議用綠幕拍攝風光戲,而成龍執意要求帶著全組全世界奔走。
拍風洞,就真在當地做一個風洞。
拍火山,就真去瓦努阿圖找活火山。
整個拍攝過程光是差旅費就花費幾百萬,如此大費周折只是因為成龍想拍出一部真正的「龍氏」電影。
點擊下一頁看完整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