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有言:「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
說起兄弟姐妹,第一印象就是「血脈之情」。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沒有難辦的事情。
一路走來,大家互相拉扯一把,就能順勢而起,誰的小家庭都不會太差。
可惜的是,太多的兄弟姐妹,不僅不幫忙,還反目成仇,成為人生發展的障礙。
為什麼兄弟姐妹會漸行漸遠?經過生活的錘煉,看過古人的故事,我找到了最真實的答案。
01
曹植:三觀不同,不相為謀。
三國時,曹操占據北方,挾天子令諸侯,成就了一番大業。
曹操有幾個有出息的兒子,把家業留給誰,變成了一個難題。他在鄴城建立了銅雀台,想要考一考大家。
曹植揮筆寫下《登台賦》,博得一陣喝彩聲。不料,他的出彩,成為了曹丕稱霸的攔路虎。
曹丕為了帝位,有了謀害曹植的想法,于是設下圈套,讓曹植在七步之內寫一首詩,否則就要行大法了。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好端端的兄弟姐妹關系,因為《七步詩》的經歷,變得支離破碎。
事實上,曹植對酒當歌,要做文學家,曹丕要成為政治家。這是不同的路,只是互相爭斗,加速了關系的破裂,還留下了無法抹去的傷痕。
小時候,兄弟姐妹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場面很熱鬧,并且能互幫互助。但是長大之后,去了不同的城市發展,聚一聚都難。
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不聯系的兄弟姐妹,就疏遠了。
更可怕的是,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格局不一樣,導致無法好好溝通。你一開口,說北方的冰雪,他一開口,說南方的夏天,總有一種反駁的意思。
空間的距離加上三觀的不同、層次不同,兄弟姐妹交往就有困難了。若是把對方當成「對手」,那就很容易瓦解關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