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鶴困雞群,與儕眾無異。」
仙鶴在雞群里,出類拔萃,很有優越感,雞卻會很自卑。
這是常人對鶴立雞群的理解。
《百家講壇》主講人趙玉平,提出了一個比較新穎的觀點:「一只鶴,如果非要去跟雞合群,那麼最終的結果只有兩個:要麼被雞群逼死,要麼被雞群同化。」
綜合起來,就是雞群定律:你和圈子的關系,就是命運的沉浮。
根據自己的層次,混在不同的圈子里,但是你隨時有脫圈的能力,清醒的頭腦,敢于突破原有的格局,那麼你就是逆行者,終將是中流砥柱。
01
居低,不自卑。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很多人,瞧不起低處的圈子,但是不得不混在低處的圈子里,畢竟自己沒有進入高層次的能力。
也有一部分人,能力很強,但是機遇不佳,只能在低層次的圈里混。
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發現,在低處待得太久了,自己就會慢慢變得平庸。符合「物以類聚」社交邏輯。
每天都聽到周圍的人在抱怨,總是在仇富仇官,自己也忍不住抱怨幾句。
如果你要有出息,那就把低層次的圈子,當成人生的起點好了。
秦朝末年,烽煙四起。
淮陰的韓信,家境貧寒,雖然喜歡讀書舞劍,但總是被人瞧不起,還受了胯下之辱。
為了謀發展,他去了項羽的陣營,但是沒有得到重用。而后,他投靠劉邦,仍舊沒有人看得起。
劉邦到了蜀地之后,韓信就做了一個倉庫管理員。
有一次,倉庫管理出了問題,所有的管理員都要被問斬。
滕公夏侯嬰處置了十三個管理員,輪到韓信了。
韓信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