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8日,向佐又一部主演力作《我的拳王男友》大陸首映,這是在《封神傳奇》慘敗后,經歷了長達三年的間隔,向佐鼓起勇氣又一向市場敲門的作品。
這次和上部的「重金求子」不同,向氏夫婦給兒子請來了杜琪峰+韋家輝,說狂妄點,把這兩位說成拯救97后香港電影的人都不過為。
這次把「冷派黑幫」教主請來加持,拍攝了一部低成本勵志故事片,向氏夫婦很明顯想走「口碑」路線。
但《我的拳王男友》又崩了。11月8日上映之后,《我的拳王男友》就始終保持一種「幾乎要跌落首頁」的尷尬排名,一部杜琪峰作品敵不過小成本喜劇就算了,甚至打不過一部上映了8天的動畫片。
該電影首映當日只收獲了594萬票房,第二天單日只收獲了290萬票房,排片率從11%降到了4.6%。
分完賬之后的錢,連道具費都不夠,真的是慘上加慘。
3年前的那一部《封神傳奇》讓第一次在大陸施展拳腳的向佐遭遇慘敗,出師不利的緣由就在于其父母太過心急。
半路出家的演員想要成名,本來就要有一個慢慢爬起的過程,通過在作品中積累經驗與觀眾好感,慢慢等待一個機會。
這一點向氏夫婦身為香港電影的開元宗師,深知這個道理。
向佐也是配角開始做起,但參演了幾個配角,演藝之門剛剛開啟的向佐,誰也沒想到香港的電影會衰落的這麼快速。
從95年之前的年產300部電影,到95年后急速縮減到近乎一半的產量,香港電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敗,頗有建樹的電影制作人也看清形式,離開香港,有的奔向好萊塢,有的北上發展。
留學歸來一頭扎進演藝圈的向佐還未起飛就被擊落,面對如此惡劣的大趨勢,身為香港電影的操盤手向華強也無能為力,那段時間的向佐幾乎每天都在迷茫中度過。
「那段時間腦子里都是三句話,昨天在干嗎,今天在干嗎,明天能干嗎」向佐說。
而后,向華強給向佐兩條道路,一個是台灣搞音樂,一個就是習武。
演技是主觀性的,向佐半路出家還頂著這麼大的名號,很多人會因為他的身世而直接否認他的努力,但動作是客觀的,打的好就是打得好,打得漂亮就是漂亮。
所以,想當演員的向佐就選擇了習武,那一年向佐25歲,決定了習武的他,一腳遍踏入銀河印象的訓練場,這一腳就是整整六年。
在杜琪峰的嚴厲要求下,從每天4小時,到每天8小時,向佐的功夫確實成了業界翹楚,其父向華強這幾年也在為兒子的出關做計劃。
6年后,便有了成為眾矢之的的《封神傳奇》,網羅了兩岸三地諸多巨星,從李連杰、梁家輝等老牌巨星,到古天樂、陳小春、黃曉明的中生代,甚至還有范冰冰、楊穎的流量加持。
該電影在當年的陣容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投資更是達到了整整五個億。
最后換來一個評分2.9分,票房2.83億的慘劇。
香港大鱷之子,網絡所有資源合拍了一部賠錢片,在當年幾乎成為一個笑話。
閉關6年出道就想一步登天,向氏夫婦把大陸市場想的太簡單了。
2016年已經是大陸院線被「偽大片」狂轟亂炸之后的過渡期,那個大投資就有大回報的硬性市場規律早已蕩然無存,還在用老套路只能接受慘敗的事實。
其實,不管是《封神傳奇》還是《我的拳王男友》,他的失敗在小編看來都是必然的,一部電影的票房成績無非就是兩點,一點是品質高(包括ip,懷舊等加分),第二便是主演有票房號召力。
品質不言而喻,而向佐的票房號召力,更是微乎其微。
向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圈」,從小到大,他始終帶著一頂帽子——向華強的兒子
論起向華強,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從永盛到中國星,從《賭神》到《黑社會》,如果說周潤發,周星馳是香港電影的天王巨星,那麼向華強就是那條星河。
而向佐,便是父親背后的一點螢火。
從12歲開始向佐就沒有掙脫過香港媒體的枷鎖,但比起其他童星的自我煩惱,向佐面對的情況就更嚴重的多:媒體都會問我「你爸媽在干什麼」,只把他當成工具看待。
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名字沒人認識,他從小就只能當「向華強的兒子」。
後來,向佐第一篇采訪還是以「我想有自己的名字」為題
成年之后,陷入自我懷疑的向佐便和父母申請出國留學,在英國向佐是「13人中只有他和另一個黑人不是當地學生」夜里11點半熄燈后,白人同學就會拿著枕頭揍他,每天五分鐘。
但向佐卻一點也不委屈,甚至有一點興奮:「我很興奮,因為我可以離開香港了」「我在香港,我什麼都不是,在國外我就是我自己,被欺負也是我自己」
也正是這種被欺負后的逆反心態,為了讓身體更加強壯,向佐在學生時期就愛上了運動,他玩橄欖球,學游泳,甚至游到了校隊冠軍。
回國之后,為了證明自己,向佐和父母表明,自己想當一個演員。
後來他是《投名狀》的被暴打的小土匪,他也是《霍元甲》里殺了霍元甲妻女的秦爺之子,他還是《奪帥》中,英姿颯爽的年輕殺手。
《霍元甲》中被李連杰爆踢的,就是向佐
向佐的外形和向華強可以說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向華強的「龍五」殺手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就是這個異常「個性」的外形。
棱角分明不怒自威,他的男人味太足了。
而《奪帥》中的向佐,讓我也看到了「龍五」的樣子。
同樣的硬朗,同樣的兇狠,但向佐比向華強更強的是,他更年輕,也能做出更華麗的動作,最重要的是此時的向佐還未進行「6年特訓」,如此發展下去,向佐也不難成為一個動作新星。
但《奪帥》之后,大勢已去的香港也沒有給向佐帶來更多機會,剛有起色便戛然而止。
隨后便是剛才所說的:「向華強給向佐兩個選擇,向佐選擇了6年特訓。」
盡管向佐從小就想摘下這個帽子,但「閉關」之前,向佐依然是「向華強之子」。
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出關的那一刻。
出關之后,傾其所有賭注的《封神傳奇》敗得一塌糊涂,父親向華強閉不做聲,母親陳嵐忙著和網友對罵,只有向佐一個人在深夜舔舐著傷口。
面對鋪天蓋地的差評,在拍攝期間摩肩接踵的廣告商合作社一下子全部人間蒸發,剛起步就又跌下深淵,這一幕像極了《奪帥》之后的那一年。
向佐唯一的希望就是已經殺青的一部劇集,但根據合同規定,此劇集在兩年后才會播出。
但一個武生有多少個兩年?
向佐在這兩年后還會不會再有電影拍?
一切都是未知數,焦慮就像黑洞,吞噬了向佐的每個黑夜。
隨後,新一季《爸爸去哪》開始籌劃了,又不投資還能刷熱度,甚至還能立人設,綜藝節目比電影可省事的多,向佐發現了一個新大陸,也重新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
此后你我便知,向佐接了大量的綜藝節目,還順便「提」了個大老婆。
從《我家小兩口》到《最美的時光》最后還來個《女兒們的戀愛》,向佐和郭碧婷的愛情讓所有觀眾當了「媒人」,
氣氛曖昧-疑似愛情-直接公布-陳嵐稱贊-怒撒狗糧-宣布成婚-再來狗糧
向佐和郭碧婷的愛情故事,霸占了整整一年的熱搜。
從相知相戀,到婚后生活,甚至把郭碧婷他爸,向佐他媽都拉來共同譜寫。
幾乎每個手機能連上網的人都能說出個幾個回合,「向佐」這個名字終于走進了大眾視野,終于被大陸觀眾所認知。
但,這次僅僅是換了個帽子。
從「向華強之子」換成了「郭碧婷丈夫」。
沒有任何作品加持,也沒有任何人設的樹立,僅僅是靠和郭碧婷的愛情走進大眾視野,后者還比他的名氣大很多。
所以「郭碧婷丈夫」這個名號,來的不冤枉。
如果說《封神傳奇》的失敗,證明了向氏夫婦「大制作大陣容就能成功」的錯誤理論,那麼《我的拳王男友》就證明了「有熱度拍片就有人看」的定律也已經失效。
同樣的,《封神傳奇》告訴了向佐「向華強之子」這個帽子不給力,《我的拳王男友》告訴了向佐「郭碧婷男友」這個帽子也不舒服。
向氏夫婦用兩部電影實踐了大陸的電影市場規律,他們賠光了錢,向佐也幾乎消耗完了自己的能量。
盡管家底殷實,但已經35歲的向佐至今還未起步,甚至一頓操作之后惡評連連,再這樣下去,向佐只能回香港繼承家產當個富豪了。
想想就覺得爽。
其實,對于熒幕表現來看,小編還是很喜歡向佐的,僅僅是《奪帥》中的驚魂一瞥就足以讓我對他產生極好的印象。
后兩部電影作品其實摻雜著很多利益因素,從客觀角度來看,并不會改變我對向佐的喜愛。
最后只想說,隨著人們的品味提升,院線早已經過了「死定律賺錢」的時代,做電影最重要的還是用心。
希望向氏夫婦要不用以往的老商業套路,也希望向佐能從新規劃一下自己的演藝生涯,不要心急拍攝個人主演作品,經驗和沉淀的積累過程對于35歲來說也不晚。
不然再這樣玩下去,恐怕就成了帽子批發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