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里面說: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浮沉人世間,起落悲歡處,多的是柴米油鹽的瑣碎,人情往來的無奈,還有雞毛蒜皮的辛酸。
好的人生,都是從苦里熬出來的。
越是難熬的時候,越要自己撐過去。
當你看清了這個事實,你的心就會敞亮很多。
世事無常,人情變換,苦是生命的常態。
奔波如蟻,披星戴月,每個人亦有自己的沼澤。
1938年秋,楊絳帶著女兒回到遷居上海的錢家。
那時,時局混亂,她不得不和錢家上上下下擠在一處,住處逼仄。
沒有自己的房間,楊絳不便公然看書,不然和妯娌姑婆顯得太不合時宜。
于是,她就借了架縫紉機,在蒸籠般的亭子間里縫紉,為錢鍾書和圓圓做衣服。
平日里,家里的菜是她買,全家人的衣服也是她洗。
她常給煙煤染成花臉,或熏得滿眼是淚,或給滾油燙出泡來,或切破手指,但她毫無怨言。
她本是一個書癡,對她來說,一天不讀書就不好過。但她卻一直默默學做一切大家庭中兒媳婦所擔負的瑣事,敬老撫幼,諸事忍讓。
更難的是,有一段時間,楊絳所在的單位被迫停辦。
碰巧錢鍾書剛回來上海,一時半會也找不到工作,沒有了經濟來源,一家人連吃飯都成了難題。
這時候,她開始為闊小姐補習功課,奈何杯水車薪,家里的生活依然捉襟見肘。
不得已,楊絳幾經周折又找了一個離家很遠的小學代課,業余時間,她還要寫劇本賺錢謀生。
錢鍾書的堂弟錢鐘魯說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