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正月,14平米的小屋外寒風凜冽,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躺在小床上,骨瘦如柴的手伸出不堪御寒的爛被窩不住地抖動,嘴里發出無力地蚊吟:給……給我煙……
然而家徒四壁的屋里并沒有其他人,自己的后妻大概是出了門,張廷重心存一點感恩:起碼還有人能替我收尸……
張廷重知道自己的生命正在一點一點地流逝,人生中一件件往事浮現在腦海里,卻是不堪回首,兒女、妻子、妹妹各奔東西,與他老死不相往來,來人世間走了一遭,卻什麼也沒有得到……想到這里,他的眼角不由地滲出渾濁又凄涼的眼淚。
造成這一切,都與他不幸的童年有關,最敬愛的母親一系列讓人無法理解的做法直接將他的人生推向無盡痛苦的深淵。
母親李菊藕、張廷重和張茂淵
一、寡婦熬兒
光緒十四年(1888年),李鴻章把年芳22歲的女兒李菊藕許配給張佩綸,張李兩人年齡懸殊,相差19歲。
而讓世人更為不解的是,那時的張佩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打了敗仗,還做了逃兵,又被革職充軍,狼狽至極才投靠李鴻章。
李鴻章卻主動結交這門親事,還附帶十分豐厚的嫁妝,金銀器箔、房產宅院不在話下。這好比一個公主下嫁死囚,在當時看來真是有點天方夜譚。
幸好,張佩綸對這第三任妻子李菊藕是捧在手心百般疼愛。兩人每日你吟我唱,煮酒論茶,琴瑟和諧。
就連李菊藕小病纏身,張佩綸也陪伴左右,實在是鶴鰈情深,世間少有。
李菊耦亦十分崇拜自己的丈夫,就像崇拜父親李鴻章一樣,而她的心也在想著:如果我有兒子,將來也是這樣的人物。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