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社會上,總有一些人,迅速崛起,也有一些人,一落千丈。
作為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梁柱,不僅要應對個人的沉沉浮浮,還要考慮家庭的出路。
誰都希望家越來越興旺,但是礙于能力有限,只能說「愛莫能助」了。
其實,做人真的不要悲觀,很多事情,是「無中生有」的,只要你善于培育,種子會變成大樹,白手也能起家。
學會以下三種「培養方式」,家庭就會厚積薄發;若是你已經在培養了,就堅持守住,靜待春暖花開時。
01培養孩子的格局,興旺有人。
一代人興旺,不算旺;幾代人興旺,才算。
中年人,需要用好家長的角色,在培養孩子的格局方面下功夫。
孩子能不能發財、有好的小家庭、優良的三觀、職業的選擇、生活習慣,都是父母要考慮的問題。情商和智商、財商,都要發展。
在印度,有一個叫阿齊姆·普萊姆基的人,從小就被父親教導:「如果不想犯同樣的錯誤,就要收集別人的錯誤,然后記住,并且用它時刻提醒自己。」
孩子犯錯誤,這是常事,但是父親卻用不一樣的方式,避免了孩子持續犯錯,并且慢慢減少錯誤。
阿奇姆去斯坦福大學上學時,用一個本子,把同學、老師的錯誤,都記錄下來,并且詳細地解讀。這一行為,引起了同學們的不滿,還被孤立了。
大家認為,這個人的做法,很小人。
因為父親忽然過世,他不得不離開大學。可是他沒有閑著,把記錄本整理好,變成了《斯坦福大學生存攻略》,放在學校,迅速變成了老師和同學們喜歡的讀物。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